1、月夜/夜月朝代《月夜/夜月》刘方平朝代:唐代《月夜/夜月》年代:唐代。
5、出生地(🏖):洛阳(今河南洛阳)。
8、主要作品:《月夜》《春怨》《乐府杂曲·鼓吹曲辞·巫山高》《相和歌辞·栖乌曲二首》《横吹曲辞·梅花落》等。
9、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月夜/夜月的详细介绍:一、《月夜/夜月》的全文 点此查看《月夜/夜月》的详细内容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。
10、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
11、二、赏析唐诗中,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。
12、或咏春景而感怀,或望明月而生情思。
13、此诗写春,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(😒)类的事物着笔,反(🚮)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,写月,也不细描其光影,不感叹其圆缺;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,这样,夜色不至太浓(⛅),月色也不至太明,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。
14、开头两句“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。
16、夜半更深,一片寂静,诗人窗前眺望,只见银白色的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,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,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。
17、那迷人的月光又把诗人诗人的视线引向了天空,在群星闪耀的夜空中,他看到了北斗星和南斗星都有已横斜。
18、这两句从庭中的月光写到天上的群星,随着视线的转移,画出了广阔无垠的空间,意境开阔。
19、在这寥廓的画面中,有月色、星斗、人家,透过画面,我们还看到了一位不眠的诗人。
10、后两句(😃)“今夜偏知春气暖.虫声新透绿窗纱”,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,运用了典型示范的笔法来加强春色迷人的主题,其运用的主要意象便是虫声。
21、又有“新透绿窗纱”补加,更给人以清新右爱的感觉。
22、(💣)因为这虫声本来已是够清脆悦耳的了,再让它通过“绿窗纱”,似乎将它过滤了一遍,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首全都清除掉,剩下的当然全是乐音(🌹)了。
23、从(💉)虫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,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。
25、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。
26、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;便是生活在乡村,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。
27、今夜虫鸣,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,谁去注意它,这须得有心人,还应该有一颗诗心。
28、一个“新”字,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,既是说清新,又有欣悦之意。
29、这首诗描写细腻,刻画传神。
30、诗人以他特有的敏感,从气候的细微变化中捕捉到春的信息,用平淡无奇的字句,淡淡几笔,即将一片夜景绘出,热情讴歌了那蕴含勃勃生机的早春景色,生趣横溢,逗人情思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31、三、注解更深:古时计算时间,一夜分成五更。
33、月色半人家: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,另一半隐藏在黑暗(🕑)里。
34、北斗: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。
35、阑干:这里指横斜的样子。
37、在北斗星以南,形似斗,故称“南斗”。
38、偏知:才知,表示出乎意料。
41、四、译文更深月色半人家,北斗阑干南斗斜。
42、夜色深沉,月光斜照半边庭院,北斗星横在天上,南斗星也已西斜。
43、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
44、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,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。
用户评论
0条评论